2~2歲半小兒訓練方案
一、認知能力的培養

1、觀察能力的培養

(1)觀察事物的特性。
①比較形狀。用一些不同形狀的積木,也可用硬紙板剪成不同形狀的紙卡,教小兒學會認識圖形,如圓形、方形、三角形等,懂得選擇同樣的圖形進行匹配。
②比較遠近。培養孩子遠近意識。在日常生活中,可用含遠近的詞引導孩子行為,加強對遠近概念的意識,如"和媽媽靠近點"。還可在遊戲中,教小兒領會遠近的意思。
③培養孩子觀察的更全面,這樣孩子可擴大觀察的範圍,促進思維的發展。帶孩子到戶外觀察,教小兒學會先觀察周圍總體概況,再集中觀察某一特定的事物。

(2)發展幼兒注意力     要注意培養幼兒注意的持久性,集中性。

2、記憶力的培養

(1)複述話語。隨著小兒語言能力的提高,可讓孩子複述成人的話語。可從簡單的短句開始,然後教長一點的句子如背誦歌詞、兒歌、古詩等,以促進小兒記憶能力的提高。

(2)數字記憶。雖然此時小兒對數的概念還不清楚,但機械記憶能力強,通過數字記憶練習,可強化小兒機械記憶能力,如可教小兒記門牌號、電話號碼、歷史年代等各種數字材料。

3、思維能力的培養
(1)培養幼兒對因果關係的認識。讓孩子看看吹風能使小風車旋轉,還能使臉盒裡的水出現波紋,將肥皂水吹出五顏六色的肥皂泡。這可激發幼兒的好奇心,激發其學習探究的熱情,促進認知發育。

(2)歸類練習。可教小兒根據事物的某些性質練習分類。可按聲音分類,將能發出聲音和不能發出聲音的東西歸類,還可按顏色、形狀、大小、用途分類等等,以提高小兒歸納、概括的能力。

(3)發展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。有意造成一些明顯的錯誤,讓孩子去發現,並鼓勵他說出錯誤所在及解決辦法,以培養小兒分辨問題的能力。

4、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培養。
(1)表演遊戲。可根據故事或童話的情節和內容,讓孩子表演,在表演遊戲中,小兒可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。 

(2)繪畫。通過繪畫可以提高小兒手眼動作的協調性。引導小兒根據自己對周圍世界各種事物和現象的認識,仔細觀察自己所畫圖畫的構圖,看看由這些粗細不同的線條搭配成的圖像輪廓是否像要畫的事物。

(3)音樂。幼兒兩歲時就具有聽成人有表情唱歌的能力,聽歌曲可大大豐富幼兒的音樂聽覺感受性。教幼兒留心聽歌曲旋律的同時,還要教他留心聽歌詞。引導小兒注意樂器發出的聲音表現的意思,讓孩子根據歌詞、旋律,構思與樂曲相符合的音樂形象。

二、動作能力的培養
1、獨自上、下樓梯練習。用玩具在上逗引或鼓勵小兒上樓,使其能不依靠家長或欄杆自己上、下樓梯。可選擇無扶手、只有3~4層的階梯練習。

2、雙足跳練習。成人可牽著小兒兩隻手,教小兒蹦跳,逐漸訓練小兒不要扶持,雙足能同時抬起跳離地面。但是,不應當讓孩子過分迷戀於跳躍(特別是從高處跳下),因為幼兒在這個年齡段還沒有形成腳弓,過多的跳躍有可能形成平足。

3、繼續讓孩子多做動手遊戲,發展手部動作。可用積木搭樓房,和孩子玩比賽拾物的遊戲,比賽用繩子串珠的數目,學習用筷子來取東西,折紙等等,發展手部動作。

4、兩歲後可讓幼兒學做主動操。

三、習慣和生活能力的培養

繼續鼓勵小兒做力所能及的事,培養良好的睡眠、飲食、衛生等習慣和愛勞動,關心別人的品德。教小兒自己解開扣子,脫掉衣服,大小便後自己幫忙提褲子,洗手後用毛巾擦乾手並將毛巾放回原處,自己用勺進食,遊戲結束後將玩具收拾放回原處等。

還應鼓勵小兒樹立克服困難的信心,這對將來智能發展和學習關係有較大促進作用。如小兒搭積木不成功,要求成人幫助,成人應鼓勵小兒再試一試,而不要馬上伸手相助,當孩子重複多次嘗試成功時,應鼓勵表揚孩子。

四、社會交往能力的培養
1、與人交往。訓練小兒和別人一起玩合作遊戲,使小兒在遊戲中懂得遵守一定規則,相互合作,團結友愛。多帶小兒接觸社會,教會小兒有禮貌地稱呼周圍的人。

2、利用各種機會擴大幼兒的詞彙量。如帶小兒上公園時,給他講他所看到的花草樹木的名稱,等等。

教小兒用完整的句子表達意思,可經常讓小兒看圖片,給他講簡短故事,教他說歌謠。隨著幼兒理解能力的加強,在適當的時候,可教孩子掌握一些比較抽像的時間名詞、方位名詞的用法,如"今天不去姥姥家,明天才去。","剛才你吃了一塊糖,現在別吃了。","你在前邊走,爸爸在後面跟著你"等。

並經常在話語中使用常用代詞"我、你、他(它)、我們、你們、他們、自己、咱們",使孩子逐漸理解各個代詞的指代關係。教小兒使用表達動作的詞,如"你拿著"、"扶著我","我領你走"、"抓住我的手"、"他們在踢球"、"上醫院扎針"、"用手拍球"。

還可以通過說"不能一邊吃,一邊玩","我有手和腳",等等,讓孩子掌握"一邊……一邊、也、以及、和、同、跟"等連詞的用法,使孩子能準確、完整、連貫地表達意思,這對於提高小兒的交流能力起了很大作用。

3、培養小兒良好的道德品質和情感
此階段小兒已形成了最基本的道德情緒,對成人的讚許會出現滿意的情感,對成人的譴責會產生羞恥的情感。開始能辨別簡單的是非行為。

家長在進行道德教育時,除了以身作則外,還要激發兒童對符合社會道德的行為產生愉快、自豪、羨慕、嚮往的情緒體驗,而對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表示厭惡、羞恥、蔑視。及時表揚孩子好的行為批評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。

教育孩子愛護玩具,有禮貌、不亂扔果皮、主動收拾玩具、公園的花不能摘、不隨地大小便,等等。要從小發展幼兒的美感,使他們學會看到美的東西會感到愉快,審美能力。

1442554.gif 

文章來源  http://www.babyhome.com.tw/mboard.php?op=d&bid=20&sID=1614137&r=116&page=1

註:此文轉貼自好醫生網站,作者為陳燕惠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frontpag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